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,到湖南韶山冲、花明楼等地参观和游览,已成为很多人吸取精神养分的新风尚。毛泽东、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仍然给无数中国人以激励、智慧和勇气。
到伟人故里去,到红色根据地去
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来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游客有将近38万人次。记者看到,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人山人海,向毛泽东铜像敬献的花篮格外多。
在刘少奇同志的故乡湖南宁乡县花明楼镇,也出现了红色旅游井喷的现象。天南海北的游客来到这一方青山绿水围绕的田园小镇,默默缅怀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一生心血的革命家。
在著名的“将军之乡”--湖南平江县,“穿越湘鄂赣,重返根据地”的红色旅程也吸引了大批游客。平江起义纪念馆外的彭德怀铜像广场,随处可见合影留念的游客。
湖南省旅游局局长杨光荣介绍,湖南有“伟人故里、将帅之乡”之称,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。2004年至2010年,全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.45亿人次,实现红色旅游收入410亿元,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%。
革命风范存世间 精神财富代代传
“红色旅游”是改革开放的产物,符合了当代中国人探访伟人成长历程、学习继承伟人精神的需求。
前来韶山游览的不少群众认为,毛泽东之所以受到崇敬,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。
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、毛泽东同志遗物馆的讲解员彭艳从17岁开始就在韶山做讲解员工作。她对每一个展品和一草一木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熟记于心。每天,她都要带着游客,探寻展品背后不平凡的故事。
在毛泽东同志遗物馆中的一个立柜前,彭艳告诉记者,这是遗物馆的镇馆之宝--毛主席一件73块补丁的睡衣……
这也是一件让所有游客的内心为之震撼的展品。20世纪50年代初,北京东交民巷一家服装店的王子清师傅为毛泽东制作了这件睡衣。毛泽东很喜欢,一穿就是20多年。工作人员多次请求更换,他不肯,要求破了再补。1971年,睡衣没法再补了,毛泽东只得同意它光荣“退役”。这时,睡衣上已经打上了73块补丁! 长沙边防检查站政治处主任李锐说,毛主席清廉如水的作风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,每次参观毛主席的遗物,都能深刻感受到他身上朴素的道德力量,这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骄傲,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。
毛泽东青年时期就读过的湖南第一师范,如今也被列入“毛泽东成长之路”的红色旅游景点。当年,风华正茂的毛泽东曾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,并从这里完成了学生、教员到革命家的转变,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出生于1994年的舒茂蓉,身着昔日第一师范学生制服,在学校担任一名志愿者,专门为每天前来校园参观的中外游客讲解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故事。她说,当年毛主席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时,也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,意气风发。他之所以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,最重要的还是对理想的坚守。他就是我们青年人心目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形象代表,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。
红色胜地具有永恒的经典魅力
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。”这是毛主席1959年回到故乡韶山时写下的诗句。他也是以这样的精神,为革命工作到最后一刻。 在毛泽东同志遗物馆,有一份护理记录让人心碎。这份护理记录上显示:临终的前一天,毛泽东看文件、看书11次,共2小时50分钟。
讲解员彭艳告诉记者,这是毛泽东最后的护理记录。他临终前已无法吞咽食物,鼻子下面插着氧气管、流食管。后来,即使是流质食物也无法下咽了,只能通过胃管进食。即使如此,毛泽东仍然在坚持工作和学习。
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留言簿上,记者看到许多让人感动的留言。贵州师范大学的同学听完讲解后写道:“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奉献精神,‘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’是个永恒的真理。”
常德市六中的初三学生黄雅静参观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陈列后,激动地说:“看到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穿的衣服打了几十个补丁,心里很惭愧。过去,我只想穿新衣服、好衣服。今后,我要更加刻苦地学习,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,为振兴中华贡献出自己的一切。”
长沙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刘建海对记者说,每一次瞻仰和参观都是生动的党课,“我们从中不仅可以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,更可以学习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胆忠心、无私无畏,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高贵品质。”
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说,生活在红色胜地的新一代韶山人坚信红色胜地具有永恒的经典魅力,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,我们要做毛泽东思想的传播者,把主席家乡建设得更好。
|